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原创辩论稿

在自然被祛魅的当下,人类无法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一辩稿

2019年10月29日2673夏目

辩论稿

  在自然被祛魅的当下,人类无法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晚上好,今天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何为祛魅,然后再来讨论为什么人类无法诗意地栖居与大地上。

  祛魅一词出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的祛魅”,一般理解为曾经一贯信奉的或被人追捧的人或事或情感或文化或定论,受到新的认识后地位下降。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一书中着重解答了自然是如何被祛魅的。祛魅后的自然和社会正如题解所介绍的一般,人们否认自然具有主体性、经验和感觉。自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实现自然的数学化开始,自然的神秘性就在不断的褪去。在1846年,加勒仅靠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就发现了海王星,在这种化归的产物中,人们渐渐形成一种观念,科学即是真理。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在人类的认识和精神中削弱自然的主体性,消除自然界的所有情感以及神性和创造性,试图为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开发解释。解释完祛魅,我们再来看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这是出于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一作中,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加以哲学阐释才被广为人知,除去神性的一部分,他主张人要对自然不应该主体客体分割,要用诗意为自我和世界增添意义,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存的目标。将这种思想放入祛魅的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出题人希望我们讨论的实际上是祛魅这一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冲击。所以我方认为,祛魅在文化层和社会层造成的负面效应以至于人无法达到真正的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本文只显示部分辩论稿,如有需要欢迎去辩论稿商城付费查看完整辩论稿!

  辩论稿都是原创,需花费时间精力,需付费8元